“俗人读史”:淮海战役前解放军一方的造势
淮海战役前,华野部队基本上分为三大块,一是位于鲁南的主力,二是位于鲁西南的3纵和两广纵队,三是苏北兵团。中野部队分两大块,一是陈邓率领的一部在攻占郑、汴之后逼近鹿邑、亳州以北地区,一部在豫西与敌之12兵团周旋,准备兵出周家口,进逼涡阳、蒙城,协同华野作战。
而国民党军方面,基本上是沿陇海路商海段和津浦路徐蚌段部署。其中商海段以徐州为中心,1)西有邱清泉第2兵团之第5、第70、第74、第12(欠第238师)及第55军181师,共计4个军;2)徐州东有海州的第9绥靖区之第44军,以及正在赶来加入该绥靖区的第100军;新安镇的第7兵团之第25(欠第148师)、63、64、107(守睢宁的孙良诚部,黄百韬不要他)四个军;3)守碾庄圩、曹八集的第13兵团之第8、第9两个军;4)守徐州东北贾汪、台儿庄的第3绥靖区之第55、77两个军(其中有一个师守徐州城);5)徐州“剿总”直属部队,及为把第77军一个师“排挤”出城,调来的第72军。
津浦路方面,6)第99军已经脱离第16兵团守蚌埠;7)第4绥靖区的第68、55(欠米文和第181师)正调往蚌埠;8)第16兵团第41、47军守蒙城,呼应宿县守军第25军148师及交警总队一部(津浦路徐蚌段共有3个交警总队),另有第12军238师守灵璧。
第12兵团4个军准备加入徐海战场。
淮海战役最初制定的作战目标有两个:第一,华野主力消灭第7兵团黄百韬部和第3绥靖区冯治安部,对第3绥靖区主张政治瓦解手段,更加强军事逼迫;第二,中野陈邓会同华野3纵、两广纵队消灭第16兵团主力及第2兵团一部,牵制第2兵团不得东援徐州。
为此,华野、中野联合造势,实施“战术欺诈”:1)华野主力兵出鲁南,与苏北兵团会合向南攻击前进,“直取蚌埠”;2)一部直取徐州,做攻徐作战假象;3)中野陈邓主力兵出宿县,呼应华野占领蚌埠。
攻取蚌埠之“战术欺诈”国民党的一方没有上当,但他们却做出了基本相同的认知:华野主力和苏北兵团要会合,在徐海间打大决战,第9绥靖区、第7兵团有可能是第一攻击对象,也有可能围攻徐州,然后围点打援。他们判断,中野要在宿县、蒙城、涡阳一带,寻机作战,截断津浦路,极有可能奇袭蚌埠。
战争是一门艺术,读原始档案及电文往来,感悟更深。(注,此文史料来源于1949年1月华野编写的《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关于淮海战役经过概述》及有关原始电文) #俗人读史#
新宝配资-按日配资炒股-股票配资杠杆-配资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